Page 450 - 青羊年鉴2008
P. 450
QING YANG NIAN JIAN
的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、保险机构地区总部分别占全 出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作用,强化中心城区综合
市的80%、60%,具有显著的金融业集聚发展优势。青羊 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。《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
辖区内文化旅游资源总量占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三分之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》将青羊区规划为成都市现代
二,2006年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 服务业优先发展区,重点是鼓励和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
6.5%,具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扎实基础。正在改造提 发展,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,这一区域发展规划定位将
升的太升南路通讯专业市场、“骡马商圈”和新兴的工 为青羊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。
(二)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有利于服务业发展
业总部基地等,将形成青羊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。
(三)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近年来,国际服务业出现大规模转移的趋势,欧美
发达国家将研发设计、金融保险、物流配送等服务业向
近年来,青羊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
性作用,坚持政府引导、市场化运作、公司化推进,紧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。国内服务业也呈梯度
转移态势,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着眼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
紧依托市场“魔杖”,较好地破解了“钱从哪里来”的
和升级的需要,开始将服务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。青羊
发展难题,积累了市场主体办园区等宝贵经验,在打造
作为中西部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,是成都形象的重要标
投资平台、撬动社会资金、推进中央商务区旧城改造、
志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,具备承接国内外服务业转移
都市工业总部基地建设和绿地建设等服务业重大产业化
的经济、交通、信息、人才等方面的相对优势,有助于
项目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,锻
引进国内外新的服务产品、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高端的专
炼和培养了一支驾驭市场经济、领导科学发展、敢闯敢
业服务,有效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。
试、敢担风险的干部队伍。
(三)“试验区”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服务业发
(四)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扎实
展
青羊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181个区(市)县第二,
2007年6月,成都市被国家批准为“全国统筹城乡
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了1:0.58,远低于全省、全市平
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”。“试验区”的设立标志着成都
均水平。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,初步形成了以教育、
拥有了更灵活的改革试验权和政策自主权,成都市可以
卫生、就业、社保、救助、文化等“六个满覆盖”为特
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率先突破、大胆创新。
色的城乡居民终生福祉体系。青羊“均衡发展、人民满
“试验区”带来的历史机遇,将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
意”的教育、“均衡、为民、特色”的卫生等社会事业
桎梏,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,有利于深
均衡发展实践,走在了全国的前列,受到中央、省、市
入推进市场化改革,打破行业、部门垄断和地域界限,
领导的高度肯定。成功创建了“比较充分就业城区”,
突破土地、资金、人才等要素约束,为服务业发展进一
全区96%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就
步拓展空间。青羊区作为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域
业,初步破解了“人往哪里去”的难题。基层民主政治
之一,充分挖掘利用这一政策优势,服务业必将进入一
建设、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“平安青羊”建设均
个新的发展阶段。
取得了显著成效,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,为青羊
(四)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
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。
成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大关,已经进入国
二、发展机遇 际公认的服务业发展黄金期。随着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水
(一)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平的不断提高,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,消费结构升级
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、建设“全域成都”发展战 步伐加快,将有利于扩大服务业市场需求。同时,随着
略的实施,将加快全市工业化、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 成都及其周边地区产业提档升级加快,区域经济联系日
伐,为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开拓广阔的领域和市场。 益密切,联动、互动发展趋势逐渐增强,生产性服务业
“全域成都”发展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,就是要促进 的需求日益旺盛。通过加强与成都周边地区的联动与合
区域产业形成合理的梯次布局和分工协作,将进一步突 作,以服务搭建接轨平台,有利于把青羊区建设成为成
·426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