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1 - 青羊年鉴2009
P. 81
青羊年鉴 2009 ◆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◆
恤金由银行代发,后又连续为重点优抚对象调整了抚恤 社区居委会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,先后制定了 “一个
补助自然增长标准。截至目前,全区现有1104名优抚对 章程”——《社区居民自治章程》;“两项规定”——
象,一年共投入定扶定补经费600余万元,每年投入慰问 社区居民群众评议社区干部规定、社区居务公开规定;
经费120余万元,一年一次性抚恤金近400万元。双拥工 “五条制度”——社区居委会会议制度、工作制度、学
作也走出了“军政团结带动军民团结”的特色。 习制度、社区财务管理制度、社区档案管理制度;“八
针对安置工作的新情况,区民政局及时调整工作思 个职责”——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及下设委员会职责。
路和方式,实行了安置就业、自主择业和政策扶持自谋 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
职业、经济补偿相结合的安置方式,在严格执行安置政 在社区日常管理中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;2006年完善
策的基础上,积极改进安置办法,拓宽安置渠道,使城 社区居委会成员的选举、罢免以及社区公共事务所工作
镇退伍军人得到妥善安置,安置率达到了99.2%,农村两 人员聘用管理机制,健全居民会议、社区居民(成员)
用人才开发率达标100%。自89年到07年底共接受安置退 代表大会制度和协商议事、民主评议和绩效考核制度;
役士兵11070人。 2007年,青羊区在城乡一体化工作中,高度重视农村新
型社区建设,已开工建设了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,通过加
以创新的方式打造以基层政权为核心的阵地平台 强基础设施配套和完善公共服务,努力把农民集中居住
对于中国人民来说,改革开放创造了全新的生活方 区建设成安居乐业样板区。按照区委、区政府“农村新
式。对民政人来说,改革开放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。 型社区建设到哪里,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,公共服务
无论是在发展思路上,还是在工作手段上,都凝聚着创 就延伸到哪里”要求,出台了《关于加强农村新型社区
新的智慧。社区建设从提出社区服务开展城市社区建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实现公共服务满覆盖的意见》,
设再到建设农村社区、和谐社区的过程,是不断拓展领 重点抓了康庄等5个农村新型社区“六站一室”(社区
域、推进制度创新、提高服务水平的具体例证。 劳动保障工作站、社区教育工作站、社区卫生计生服务
1999年4月,民政部召开“全国村民自治工作经验交 站、社区救助工作站、社区文化体育工作站、社区法律
流会”,村委会组织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,实现 援助咨询站、社区警务室)建设,为已建和新建农村新
了村级组织的统一和规范。2000年我区按照省市关于改 型社区提供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场所,实现
革社区体制、合理规划社区的要求,先后两次调整社区 管理与服务相对集中,使农民真正享受到科技、教育、
规模,由原156个居委会、47个家委会统一调整为68个 卫生、文化、体育、社保、救助、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
社区居委会;2003年,我区率先在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大 和便民、利民社会化服务。2007年全区社区居委会已达
胆尝试社区建设试点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;2004年, 73个(其中城区51个,涉农22个)。
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加快,区委、区政府做出
了改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决定,通过撤乡建街和成功进 发展三项社会专项业务彰显为民本色
行“村改居”试点工作,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现了管 婚姻登记管理工作。改革开放30年来,婚姻管理实
理体制上的转变。同时,积极拓展农村社区建设服务领 现了单纯登记向登记管理的转变,登记方式实现了由分
域和功能,在各村组建了村级社区服务中心,构建了在 散登记向集中登记转变,管理方式实现了由手工式、粗
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管理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,改 放式向微机化、法制化管理方式的转变。区民政局结合
变了过去乡、村管理集中,服务分散的状况。村级社区 工作实际,完善了《周末大假定时服务制度》、创新设
服务中心设立了涉及农房、农技、就业、企业、司法、 置了《特殊情况婚姻登记预约与接送》等制度,使婚姻
家政等服务内容的一站式服务窗口,变分散服务为集中 登记与惠民便民有机对接,方便了办事群众;同时将
服务。2004年将原68个社区合理调整为51个,构建了新 《婚姻法》、《婚姻登记条例》依法登记的项目内容:
型社区基层组织体系,实现了“一区一支”。 全区51个 收费标准及依据、办事程序、咨询电话、夫妻间的权利
·57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