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6 - 青羊年鉴2006
P. 406
青 羊 年鉴 2006 QING YANG NIAN JIAN
尽快组建以青羊卫校为基地的卫生科研所,充分发 (三)完善城乡特困救助体系。把爱心救助和医疗
挥卫生科研对卫生机构管理、医疗水平、社区服务的先 帮扶纳入城乡一体社会救助体系,深入开展帮困助医工
导作用,实现科研强院、科研兴卫。每年从涉农卫生机 作,实施对困难群众的医疗优惠减免,设立特困群体医
构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、高等医学院校学习、培训;成 疗救助专项基金。逐步提高全区低保人员和特困人员的
立继续教育培训中心,聘请省市专家,对涉农医技人员 医疗救助金标准,扩大医疗救助金使用范围。
进行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培训,使其受教率实现满覆盖。 五、不断创新特色卫生服务,切实保障“看好病”
要进一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,运用公推直选、 (一)加快打造名特专科。实施名院、名科、名医
公开招聘等形式,面向全省公开招聘涉农社区卫生服务 战略,筹建青羊名医馆,打造精品中医社区,建立中医
站长;对涉农卫生机构需要的硕士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 药名家工作室,争创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
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医技人员,可通过一定的考核、考试 区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中医科或建立中医馆,每
方式引进。 个站要配一名中医人员,使我区中医药人员数量达到或
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体系,并将考核 超过总的医技人员的20%。继续发展我区骨科医院、儿
结果与社区卫生经费挂钩;建立对中心主任(站长)的 童医院、爱尔眼科医院等知名品牌特色专科,大力发展
考核机制,并与奖惩挂钩;探索建立医务人员新的收入 各具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。
分配制度,打破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挂钩的传统分配形 (二)不断深化特色服务。深化爱心工程,实施
式,实行与岗位风险、服务质量、工作业绩等相结合的 “爱心门铃”、“爱心联络员”、“爱心流动诊所”等
新的分配模式。以绩效奖励等方式,改善涉农卫生机构 措施,对城市独居老人和涉农散居居民进行爱心帮扶。
医务人员的待遇,使涉农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福利不低于 提高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水平,建立省市慢性
城区的平均水平;通过多种渠道、多种形式,帮助解决 病管理示范基地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各种健康促
涉农卫生机构工作的中级职称以上的医技人员的工作和 进俱乐部。对高龄老人定期开展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,
生活问题,并为其配偶就业,子女入学提供便利。 在养老机构建立特色医疗服务站所。纵深推进青蒲卫生
四、不断深化惠民医疗措施,大力破解“看病贵” 互动,分批分期派出50名高级技术人员到蒲江进行技术
(一)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全覆盖。深化新型农村合 支援,提升蒲江11家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,进一步推
作医疗,保持参合人数满覆盖,进一步简化报帐程序, 进蒲江社区卫生的发展。
减少转诊环节,降低起付线,提高报销比例,加大资金 (三)积极构建绿色通道。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
筹措力度,逐步实现与城市医保接轨;积极探索城镇未 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,积极探索双向转
参加社保的全民医保试点工作,逐步将辖区女55岁、男 诊制度,社区机构将疑难重症患者及时转诊到大中型医
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医保;进一步加大少儿互助金 院,并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、康复和护理等
的宣传力度,提高参加率。 服务,医院将适宜社区治疗和康复的病人转诊到社区卫
(二)积极探索降价惠民新模式。探索通过集中配 生服务机构;率先在医疗救助,残疾人康复等人群开展
送,涉农机构药品在国家指导价基础上下浮的机制;在 首诊制试点,完善后逐步推开,形成“小病在社区,大
我市实行“三免两降低”的基础上,区内全面实行“五 病到医院,康复回社区,健康进家庭”的社区卫生服务
免两降低”(即增加免健康教育费、免健康咨询费); 新格局。
在不影响疾病诊疗和医疗质量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,实 六、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,提前介入“防好病”
施区属医疗机构的“一单通”,即区属医疗机构的临床 (一)坚持防控结合。将公共卫生体系纳入城乡一
检验、检查、报告等检查结果互相承认;坚持医疗器械 体建设的重要内容,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疫情监测
设备和耗材公开招标采购的模式。 网络建设,建立畅通的传染病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、食
·384·